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政研观察 | 以城市工作总体要求为指引,开创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发展新局面

访问量:发布时间:2025-07-24


 

 

 

政研观察 | 以城市工作总体要求为指引 

开创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发展新局面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时隔10年再次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科学回答了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举旗定向、把脉开方,强调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稳城市发展“方向盘”。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城市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城市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规划、建设、管理等不同环节,以及政府、市民、社会等多元主体。当前,我国城市工作面临的挑战更为复杂严峻,要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城市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依靠党的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改革共识、克服实践困难,确保城市工作始终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服务于人民的根本利益。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明确城市发展“新内涵”。本次会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首次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人民城市”理念是对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回答,体现了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彰显了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精髓要义。“现代化”理念体现在“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六个维度,“富有活力”“舒适便利”“绿色低碳”“安全可靠”“崇德向善”“便捷高效”,主体是城,落点在人,深刻诠释了城市现代化的丰富内涵。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现代化”和“人民性”两个关键点,更加精准地锚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质量推进人民城市建设,让城市发展“见物”更要“见人”。 

坚持内涵式发展,绘就城市发展“路线图”。内涵式发展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已经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以前适应增量扩张时期的大规模房地产和土地财政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改变粗放外延式的城市发展模式。要深刻把握城市内涵式发展的重大战略取向,深入践行“五个转变”“五个更加注重”的重要原则,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尊重实际,注重特色,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走好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推进城市更新,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城市更新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存量时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要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开展完整社区建设,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修复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要加快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加强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完善规划、土地、金融、财税等方面支持政策,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实施模式,不断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让城市在更新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守住安全底线,筑牢城市发展“压舱石”。城市安全是城市工作的底线和前提,也是现代化城市的厚重底色。城市的人口、资源、经济社会活动高度密集,安全风险也相对集中。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风险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断增强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聚焦燃气、防洪排涝、道路桥隧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筑牢城市基础设施、房屋建筑和公共安全屏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等各类风险挑战,以高水平安全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总体要求既是对城市工作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对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回应,更是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引。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上来,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增强做好城市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实际行动推动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文章来源:中国建设报